2023-04-27
◎懂财帝 (ID:znfinance)|逸凡
2022年,中国医药产业震荡与变革交织。
(资料图)
政策端,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两票制、带量采购、医保控费、创新药价格谈判等医改政策已进入常态化阶段。
行业端,医药制造业、零售药店市场的业绩表现不及预期。
资本市场上,投资人纷纷收紧钱袋子,生物医药投融资降至“冰点”,公募基金的医药持仓比例亦处于历史低位。
2万亿医药行业行至十字路口,正加速重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专业化分工的产业浪潮下,CXO板块,尤其是商业化CXO板块,却逆势崛起。
医药产业「新变局」
穿越过高速增长周期,当前的中国医药产业正处于承压阶段。
一个重要的信号是,营收增速跑输销售费用增速。
据统计,2021年,生物制药企业销售费用的增长中位数是19.56%,但营收增长中位数仅有18.87%。医疗器械企业更甚,销售费用的增长中位数为23.56%,而营收增长中位数只有19.43%。
到了2022年,情况并未改善,行业痛点依然突出。
企业营收如何能够跑出加速度,成为药企亟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解题破局,打破“商业化魔咒”,势必要多方考量,乃至借助外力助推。
在医药产业链中,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等“CRO/CDMO”,已成细分赛道顶流,那么在产业链下游商业化阶段,商业化CXO能否崛起新势力,赋能制药企业提质增效?
纵观中国商业化CXO赛道,百洋医药是绝对的领军者。
2022年,百洋医药业绩亮眼,实现营业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长6.5%;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52亿元,同比增长11.11%,实现归母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19.08%。
商业化CXO龙头的不同之处
作为专业的商业化CXO,百洋医药与传统药企靠“人海战术”换取产品份额的模式不同,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是品牌塑造运营能力,以及能通过品类间的协同,降低商业化运营成本,提升效率。
总结起来,百洋医药商业化能力可以归纳为:
第一, 洞察临床应用场景,挑选出真正能优化医疗场景的产品;
第二, 让真正能懂得商业化运作的专业人士来释放产品价值;
第三, 根据数字化导航和产品的生命周期配置资源,最终把产品推向市场,改善临床治疗方案,让患者获益。
从选品来看,百洋医药运营的产品主要是跨国企业的成熟原研产品,以及具有一定临床优势的新品。自集采以来,百洋医药与罗氏、安斯泰来、阿斯利康、贝林等跨国药企频繁合作,承接了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原研品。
在百洋医药的品牌目录里,最值得关注的是百洋从头开始打造的迪巧和泌特,这两个产品的成功,是百洋品牌商业化能力最好的印证。
在百洋医药的财报中提到,品牌运营是既能让“让不知道的人知道,不想买的人想买”,还能让“让想买的人方便的买得到”,前者是品牌打造,让产品占领用户心智,形成品牌烙印,后者是渠道可及。
通过这样的模式,百洋医药将迪巧、泌特,打造成为了细分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同时,运营的哈乐、海露以及肿瘤创新药等产品,也都呈现了高速增长。
2022年,百洋医药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收37.00亿元,同比增长27.36%,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收48.43亿元,同比增长33.01%。品牌运营业务的毛利额占比超过 80%,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此外,数字化营销是百洋医药精准配置资源,提升商业化效率、降低无效成本的利器。
百洋医药已织就一张覆盖超过14000家医院和近40万家药店的营销网络,并能借助数字化系统作为市场地图,为上游企业及其产品精准找到匹配的终端客户,实现产品价值快速释放。
当然,最不可或缺的是人,专业营销推广人才为百洋医药打造医药商业化平台提供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百洋医药董事长付钢及创业团队、核心骨干、内部子公司和各细分领域的从业人员均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核心员工非常稳定。
正是基于领先的商业化能力,国内外药企加速拥抱百洋医药。不仅跨国药企与百洋合作,国内创新药企上海谊众更是选择百洋作为唯一合作伙伴,共同推广肿瘤创新药胶束紫杉醇。
百洋医药「撬动增量空间」
健康是刚需,这一属性为医药商业化赛道注入了强确定性。
据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仍将会以6.7%的年复合率增长。到2025年,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1万亿元。
与此同时,医药产业的分工将更加细化、专业化,跨国药企、国内Biotech、国内传统药企的商业化需求将日益迫切。
面对万亿级“金矿”,百洋医药洞察产业趋势,不断拓宽品牌商业化平台的边界。在OTC及大健康、OTX等处方药、肿瘤等重症药、高端医疗器械四大赛道形成多品牌矩阵,充分发挥“品牌高速公路”的优势。
而在此之外,百洋医药为巩固商业化CXO龙头地位,对标顶流跨国药企,积极延伸产业布局,通过孵化创新产品,提前锁定商业化权益。
2022年报显示,百洋医药率先通过灵活多样的模式,与创新药公司、国家级科研院校建立了广泛深入的产学研立体化合作,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技术转化平台三大赛道培育了一系列创新企业,创新板块初步完成了布局。
对此,资本市场、券商已经嗅到了医药产业新核心资产崛起的气息。
去年三季度,安信医药健康主题、长城医疗保健混合、财通资管健康产业混合基金等三支公募基金将百洋医药买入至前十大重仓股序列。
据Wind统计,今年一季度,基金持续加仓百洋医药,共增持了225.56万股。其中,有8只基金新建仓买入。
截至4月25日,百洋医药股价年内已上涨21.18%(前复权),跑赢大盘和同业。
国盛证券认为,百洋医药是市场上的稀缺标的,符合成长型企业特点,在占据先发优势和龙头地位的基础上,利润增长具备加速潜能,给予“买入”评级。
而以更长期视角来看,中国医药产业变革的大潮滚滚向前,商业化CXO龙头——百洋医药或正处于价值“聚变”爆发的前夜。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