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5月31日,周口市淮阳区曹河乡程楼村党员志愿者帮扶队在帮助群众抢收小麦,确保应收尽收。杨正华
摄
(资料图片)
6月1日,开封市祥符区半坡店乡高庄村村民趁着晴好天气,在抢收小麦。本报记者 史长来 摄
5月31日,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西草店社区抓紧利用闲置厂房、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晾晒小麦。张俊望 摄
禹州
一刻不息抢收抢时
□本报记者 王平 本报通讯员 刘艳红
5月31日一大早,一台收割机就开进了禹州市方岗镇杨南村村民罗乃振家的麦地里,一会儿工夫收割完后,马上倒籽清仓,随即抢收相邻地块。
“今天地里能进车了,我们立即安排6台收割机开割。镇里通知几天后可能还有雨,我们要跟老天抢时间,一点儿也不能耽搁啊!”杨南村党支部书记罗小飞急切地说。
“方岗镇24个村的18954亩小麦开始陆续收割,从山岗村向平原村推进,我们全力以赴抓麦收,竭尽全力帮助乡亲们保住劳动果实。”该镇农办主任刘春阳介绍。
抢收,与时间赛跑。为了抢时间,该镇提前联系收割机,先后引入95台收割机,加上本地机械,能够确保正常用机需求。“俺村从河北、陕西联系了5台机器,今天2组、3组的麦子就能割完,下雨前全村的麦子保证能收完。”徐门村党支部书记赵松粉说。
该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包村干部分包到24个村的田间地块,每天通过“微信群”发布天气预报详情,并根据山岗村、平原村小麦成熟的两三天时间差,合理安排收割机集中抢收。
各村还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机手、留守家庭和困难群众做好服务,确保收割机不误事,每一户群众不落下。徐门村李勋昌、李彦召等8名志愿者分组紧跟着收割机,每户群众收完卸下,马上开上三轮车把小麦送回去,摊开晾晒。“原先我可发愁俺家没劳力、扛不动,没想到干部们装的装、拉的拉,一会就‘麦罢’了!”徐门村二组村民任爱琴感激地说。
焖面条、鸡蛋汤、矿泉水……中午时分,徐门村三组组长徐小三跑到地头,给收割机司机送来了午餐,“收了这块地,都来吃点饭,吃完咱接着干!”
卧龙区
争分夺秒忙收忙种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娟 李栀子
5月31日,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岭上村的麦田间,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正在进行。
69岁的赵士奎老人站在地头,注视着收割机来来往往,机器发出隆隆的轰鸣声,格外响亮。收割机驶过,“麦浪”逐渐消失,伴随着收割机尾部吐出的碎末,秸秆铺成一条条小路。满仓后,麦粒从收割机里跳跃而出,堆起一座座小山。
“早上8点开始收,几个小时了还没好好吃顿饭。”看着麦粒归仓,赵士奎暂时忘记饥饿,他一心想把麦子早点儿收回家。
道路两旁近200亩的小麦都是赵士奎的弟弟流转租种的,此刻弟弟正在家中给已抢收的小麦通风降温。赵士奎主动要求到地头帮忙照应。
更辛苦的是两名来自陕西的父子农机手。“爷儿俩从早上上了收割机,轮流干活,就没下来过,午饭都是在农机上吃的。”赵士奎说。
同为劳动者,赵士奎打心眼儿里心疼这些农机手,“但没法儿呀,必须在下雨前把麦子抢收到家。”
在麦田里等待的还有两名村干部。“这块地割得差不多了吧?还得多长时间能收完?”岭上村党支部副书记郭兴让扯着嗓子问农机手。
“村里还有几户也想赶紧把麦收了,我过来问问时间赶得上不。”郭兴让说。协调农机、守护“三夏”已成为连日来基层干部的工作常态。
在不远处的蔡庄村,农机手焦聚猛驾驶150马力的播种机。“这段时间墒情好,趁势把玉米、花生种上,过几天就能出苗了!”焦聚猛顾不上多说几句话,跳上播种机旋耕土地、播种花生。
据气象分析,南阳市6月4日还将有一次大范围降水天气,农民在抢时抢收抢晒小麦,抢抓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抢时早播。
济源
全力以赴奋战“三夏”
□本报记者 樊霞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珊珊
“老陈,趁天气不错,赶紧抢收,减少损失。另外,收后一定要做好晾晒和烘干工作。”5月31日上午,在济源轵城镇东轵城村种植大户陈利军的麦田里,济源农技中心主任潘进军细细叮嘱。
“三夏”来临,潘进军和几名农技专家一大早就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小麦情况。第一站就来到了东轵城村。
据了解,今年济源小麦收割面积32.7万亩,部分早熟品种已进入收割期。
“为全力备战‘三夏’,降低因多雨天气造成小麦不能及时收获的风险,最大程度减少群众麦收损失,我们从统筹协调、机具调度、应急保障、组织服务等多方面着手,抢前抓早,争取主动。”济源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根据当前的天气情况,济源农业部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奔赴田间地头,提醒农民利用晴好天气抓紧抢收。示范区成立“三夏”农机工作指挥部,具体组织、领导全市“三夏”农机会战,调度各类农业机械。开通24小时农机服务热线,随时为农户、机手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服务,确保“三夏”农机生产有序进行。同时与各镇办密切对接,提前协调好场地,帮助农户解决收获后无法晾晒的问题。
截至目前,济源“三夏”农业生产所需约1.5万台(套)农业装备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已全部保养完毕,整装待命。其中,履带式收割机94台,可实现湿地作业,此外,济源农机部门正在积极联系跨区域联合收割机,全力保障小麦机收顺利开展。
淮滨
跨区协调保证麦收
□本报记者 胡巨成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6月1日上午11时,听到远远传来车辆轰鸣声,早起就蹲在地头的淮滨县新里镇新里村种粮大户邢德亮,立马挺直了腰板,伸着脖子往远处看。
当他看到6辆驮着联合收割机的运输车,在新里镇农办主任陈杰的带领下,开到他身边时,这位满脸黢黑、年近六旬的中年汉子,忍不住兴奋得像个孩子:“来了来了,收割机来了……”
邢德亮是新里镇有名的种粮大户,今年他流转的1500多亩田全部种上了优质弱筋麦。小满过后,小麦黄熟,持续阴雨却不期而至,邢德亮的心里淅淅沥沥地“滴答”个不停。
新里镇全镇种植小麦7万多亩,其中6.7万亩都是优质弱筋麦正处于收割期。根据天气预报,6月4日豫南又将有一次降雨过程。全镇干部分成几个组,由镇领导带队,到各个高速路口引导安置转场的农机手。
首批73台跨区作业的收割机到达,县农机技术服务队全部检修后,其中的6台收割机,由党员干部带到了邢德亮的麦田里。
这边收割机刚下田,党员干部率领的新里镇综合执法队又变身“三夏”服务队,把矿泉水、方便面等逐一送到了农机手的手中。
从江西来的农机手李师傅感慨地说道:“就凭着这份真诚和热情,也得帮着把邢大哥的1500多亩麦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