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富民记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云贵山实践-环球滚动

遵义广播电视台   2023-04-03 10:23:04

凌晨五点,天未亮,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云贵山上的茶农钟亚岚早已起床,简单梳洗过后,她便开车下山到移民新村——南江村接人到茶园里采茶。

茶人的春天是从第一口春茶开始。惊蛰前后,湄潭春茶进入大面积开采,钟亚岚每天五点起床,晚上制茶也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但她从不觉得累:“春茶贵如金,看着这些嫩芽,我高兴得很,有干劲儿。”钟亚岚每天都乐呵呵的。

收获的喜悦随着茶香四溢。


(相关资料图)

像钟亚岚这样忙碌而幸福的人,在云贵山上有很多。

云贵山紧依着湄潭县城,山上散居着几十户人家。这里原本叫大庙场村丁家沟组,因近年来云贵山上的茶叶名气越来越大,大家更习惯叫这里云贵山。

云贵山春景

茶山不负春

四月的湄潭,山翠水绿,满城茶香。云贵山上云雾缭绕,拨开云雾,采茶人穿梭于翠绿的茶园间。他们腰间挎着竹篓,眼睛盯着茶芽,双手跟随目光快速折芽,一会儿竹篓就装满茶青。

中午时分,云雾已升到山顶,采茶人陆续走下山,背篓里满载着一上午的劳动成果。

“今天你采了好多?”

“我采的不多,你们年轻人手脚快,采得多一些。”

……

大家相互探看采茶的“成绩单”,有时心里还较着劲,你一言我一语地往茶叶加工场走去,一阵阵欢声笑语在茶山回荡。

云贵山茶农在采茶

31岁的颜季秀十年前从毕节嫁到南江村,也曾到过浙江打工,因为孩子年幼,她不愿意再出远门。她认为,比起挣钱,陪伴和教育孩子更加重要。

南江村种茶少,但每年都有很多种茶人来接他们去采茶,采茶为颜季秀兼顾生计和生活提供了可能,湄潭茶山的馈赠在带给勤劳的人们一份可观收入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幸福的好日子。

“我们愿意早点起床,这样能多采摘一些,收入也更多一些。”颜季秀一上午采了近三斤茶青,每斤30元的人工费,她挣了近90元。

“吃完饭就上山,一直采到天黑,能采得更多一些。”颜季秀拍了拍身上白绒绒的茶毫,脸上泛起腼腆而幸福的微笑。

湄潭云贵山茶园里刚采摘下来的茶青

茶山上采茶的男性相对较少,44岁的龙太明是其中之一,可他双手采茶技术非常娴熟,茶篓里的茶不比女人们的少。

龙太明在县城的天福酒店有一份维修工的工作,因为常年上晚班,白天空闲的时间就被他充分利用起来:“茶山老板不要求上下班时间,我有事情随时都可以走,多采点就能多挣点零花钱。”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吸引很多附近的村民到茶山“兼职”。

钟亚岚把采茶人送到茶山后,就返回家中同丈夫覃其刚一起加工制茶。

约摸中午十二点,当采茶人背着装满茶叶的背篓下山时,钟亚岚就开始给大家计重:“两斤八两……三斤二两……两斤五两……”

钟亚岚一边看称一边记录,大家也各自计算着自己的收入,不管多与少,开心的笑容始终洋溢在脸上。

“只要勤快,在这里不愁没有活干,光采茶就能采到10月份左右。”采茶人范安芬清洗着手上残留的茶渍,笑得很灿烂。

青山不负茶人

云贵山海拔1715米,山势陡峭,终年云雾缭绕,二十多年前,只有一条崎岖的小路通往山下,村民几乎都以种植玉米为主,每到赶场天,便背上玉米到集市摆摊售卖,然后再买一些家里必需的生活用品上山,日子很困苦。但就是这样不适宜耕种的环境,却为茶叶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不用打农药,茶叶都不会长虫,因为早晚温差很大,根本不给虫子生存的机会。”钟亚岚说。

茶农在云贵山采茶

云贵山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有多久,没有人说得清,但是山间已被编号保护的三百多株古茶树证实这一说法。

覃其刚记得,小时候村民的房前屋后、田坎边上都种有茶树,但仅用于自家喝。

改变发生在2000年,国家开始在西部地区大规模还林还草。一批又一批茶叶技术推广人员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云贵山,常常一住就是几天,晚上做思想动员,白天做技术推广。

穷苦了几辈子的云贵山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有了方向,有了技术,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开始上山开荒种茶,一刀一镰把玉米地变成茶园基地,在荒山上种满茶树。

村民李洪还记得当年年幼的自己与父亲李朝华一起上山开荒种茶树的场景,山势陡峭,很多坡度较大的地方都不让老人和孩子去。李洪说:“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很开心,总觉得这个事情有奔头。”

茶树种下去的头三年几乎没有收成,村民也没有闲下来,而是通过到茶厂打工、请教当地的做茶老师傅等方式学习种植、加工的技术。

李朝华听说哪里的制茶技术好,就到哪里虚心请教,回家后又自己实践研究,经过不断的研习,李朝华掌握了制茶的技术,对发展茶产业更有信心了。

2001年到2002年,云贵山上的村民开始在家修建茶叶加工场,最初都是简单的工坊,多数程序以手工完成,一天只能制作两三斤干茶。

遇上赶场天,村民又将干茶背到县城售卖,在当时一斤湄潭翠芽能卖四五十元,下山的负重减轻了,收入却比种玉米翻了几番。

茶人不负青山

尝到甜头的村民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更新制茶设备,提升制茶技术。

年复一年,如今的云贵山,漫山遍野都是茶园,家家户户都种植、加工茶叶。水泥路从山下修到家门口,产业路也延伸至茶山上。

云贵山产业路延伸到茶园

路修好了,村民也不用再背着茶叶下山售卖。每到春天,慕名而来的茶商络绎不绝。

去年,李朝华家生产近万斤干茶,茶商上山收走大半,还有一小部分卖给来旅游的游客,营业额近百万。

李朝华说:“日子越来越好,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路修好了,不少来自重庆、贵阳、遵义的游客也带着家人来到云贵山,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吃上一顿农家饭,临走不忘带上几斤新茶赠送亲朋好友。

钟亚岚除了打理茶叶加工场外,还常常接待来自驾游的客户,带着客人们游茶山,教他们采茶、做茶,有时候一天要到茶山跑几趟。

“我还会给他们分享一些简单的茶文化,教他们用‘贵州冲泡’泡出一杯好茶。”钟亚岚很喜欢现在的生活,她在家里装上茶桌,摆上专用的茶具,便于更好给客人展示云贵山的好茶。

家庭式的茶叶加工场办起来,除了指导村民种植、加工、选苗育种外,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比以前更忙。每个周他们都会不定期、不提前打招呼到山上检查加工场的卫生情况,抽样检测茶叶农残。

“保证让消费者喝到的每一口茶都是‘干净茶’‘放心茶’,守护好‘湄潭翠芽’‘遵义红’品牌。”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冬说。

在遵义,像云贵山这样样因茶兴业、以茶致富的村庄还有很多。据统计,全市涉茶乡镇达到133个,其中万亩以上的乡镇达56个、村32个,种植15亩以上茶园的家庭农场1.09万户,产业覆盖25.1万户100万余茶农。

迅速吃过午饭,大家顾不上休息,又说笑着往茶山走去,采摘那让大家致富的金叶子。

李洪开始摊晾新采摘的茶叶,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屋外玩耍,机器的作业声掩盖不了孩子的欢笑声。

覃其刚还在茶叶生产车间揉捻着茶青,钟亚岚拿起手机,线上回答客户的问题。

……

云贵山的绿水青山,就是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茶产业带来的富足生活,让这里的村民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作者:涂林念

一审:郭秋含

二审:丁 憐

三审:李 蓓

猜你喜欢